冰裂紋青瓷作品。
楊 皓攝
葉晨曦在修坯。
余 偉攝
冰裂紋青瓷作品。
楊 皓攝
人物小傳
葉晨曦,1993年生,浙江龍泉人,曦和青瓷工作室負責人。他改進了青瓷雕塑工藝,解決了大件雕塑燒制的技術難題,將冰裂紋技藝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光大。其作品曾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大地杯”中國陶瓷創(chuàng)新與設計大賽特等獎等榮譽,7項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等收藏。2025年4月榮獲“浙江青年五四獎章”。
燃燒了近13個小時的窯火熄滅,窯溫從1280攝氏度降到30攝氏度,到了出窯的時候。葉晨曦站在爐門前,有些緊張——龍泉青瓷的千年燒制技藝發(fā)展至今,成品仍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不到最后一刻,青瓷是何面目,即便是有數(shù)十年經(jīng)驗的老師傅也不敢斷言。
爐門開啟,窯架被緩緩拉出。葉晨曦示意記者收聲,工作室陷入安靜。很快,一種細小、清脆、連綿不絕的叮當聲四散開來,如環(huán)佩碰撞,滌蕩心塵。聲音來自窯架上的青瓷,它們溫潤如玉的釉面正隨著溫度的降低完成開片。葉晨曦湊近觀察,確認成品率不錯,心中石頭落地。他拿起一個茶盤,看到上面的開片裂紋蜿蜒曲折,交織成網(wǎng)狀。
接下來的幾天,裂紋會繼續(xù)生長,直至層層堆疊、邊緣透光,遇水則遁形,宛如破裂冰面——這便是曾經(jīng)失傳近千年的冰裂紋。從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陶瓷設計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后,葉晨曦回鄉(xiāng)研制龍泉青瓷,很大程度上便是源自它的召喚。
千峰翠色
中國近代陶瓷考古學家陳萬里說,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
在宋朝鼎盛時期,龍泉青瓷幾乎成為中國青瓷的代名詞,遠銷亞非歐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作為龍泉人,葉晨曦在青瓷文化的浸潤中長大。年幼時,青瓷是他熟悉可親的生活器物,奶奶做的紅燒肉、小伙伴們的游樂場,皆與瓷器有關。大了一些,葉晨曦開始感知青瓷的美。他還記得高三那年,一家人到河邊游玩,母親特意帶上一個青瓷梅瓶,灌了河水、插上花枝。
淡青色的瓷瓶靜立在河邊,近處是波光粼粼的河面,遠處是云霧繚繞的青山,葉晨曦首次體會到書上所說的“宋式美學”?!褒埲啻蓻]有青花瓷的熱鬧,也沒有釉下彩的華麗,但它溫潤澄凈的釉色、簡潔含蓄的形制,展現(xiàn)出一種沉靜耐看的美?!比~晨曦說。
想做出上好的龍泉青瓷,需要匠人靜下心來。選礦、配料、揉泥、拉坯、修坯、調釉、上釉、晾坯、素燒……制作龍泉青瓷,十幾道工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任何一步出了差錯,便可能前功盡棄。其中,揉泥和燒窯可由機器輔助,其他工序仍像千年前一樣,全憑匠人的手感和經(jīng)驗。
剛畢業(yè)時,葉晨曦內心有隱隱的“優(yōu)越感”?!翱傆X得自己了解現(xiàn)代的設計理念和燒制技術,肯定能為龍泉青瓷帶來一些革新。真正上手了才知道,難點一個接一個?!?/p>
攔在葉晨曦面前的第一難,便是釉色。從“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到“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古人以詩盛贊青瓷的釉色。細膩勻潤的釉色讓龍泉青瓷聞名天下,其中的粉青和梅子青,更是龍泉匠人的獨創(chuàng)。葉晨曦告訴記者,龍泉本地的土石原料富含鐵、鋰、鎵等微量元素,成就了龍泉青瓷的釉色。瓷土成分的微小差異,會導致釉色改變。
取之天然的瓷土,成分配比千變萬化,調配釉料沒有確定公式,只能根據(jù)每一批原料相機調整。待到瓷器入窯,風、火、水、土互為變量,想讓釉色精準呈現(xiàn),又是考驗?!坝袝r候釉色有偏差,或是不夠通透,我不知所以然,父親卻能一眼看出門道。面對各種無法量化的細節(jié),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去積累經(jīng)驗。”
重現(xiàn)風華
葉家制瓷,到葉晨曦這里,已是第七代。父親葉小春年輕時在國營瓷器廠工作,后來投身創(chuàng)業(yè)。1996年,一位外國客人找到葉小春,希望他復原冰裂紋。
制瓷多年的葉小春,對冰裂紋當然也有所耳聞。古人根據(jù)青瓷釉面開片的不同形態(tài),為其賦予了不同名稱,如冰裂紋、蟹爪紋、牛毛紋、流水紋等。龍泉窯、汝窯等窯口都出現(xiàn)過冰裂紋的身影,曾有記載,紋取冰裂鱔血為上。但對于當時的工匠而言,那似乎只是一種偶得的缺憾美,成品率極低,并未廣泛傳播。
算起來,冰裂紋失傳已近千年??腿颂峁┑馁Y料,也只有一張模糊的傳真照片。當時家中的瓷器業(yè)務尚未走上正軌,資金吃緊,可葉小春還是決定一試:“這是我們中國的手藝,不試一試,總是不甘心?!?/p>
沒有實物參考,葉小春遍尋龍泉古窯,希望從中找到冰裂紋的蛛絲馬跡。他判斷,復原冰裂紋,要在坯體、釉料和燒制工藝這3個方面同時著手,但試驗上千次,燒出的總是普通裂紋。
將近4年過去,葉小春有些心灰意冷。2000年清明節(jié)前夕,他試做了一批樣品,打算再不成就放棄。清明節(jié)當天一早開窯,冰裂紋仍未出現(xiàn),葉小春失望又氣惱,揚手把試片丟進了垃圾桶。
由于趕著去為先人掃墓,葉小春沒有像往常一樣清理垃圾。晚上回到家,他忍不住從垃圾桶撿回試片端詳。這一看,心臟狂跳起來——試片的釉面上,居然出現(xiàn)了一圈圈云彩般的裂紋?!拔耶敃r就跑到弟弟的房間,跟他說已經(jīng)接近成功了!”25年前的往事,葉小春歷歷在目。
此后,又經(jīng)過大約一年的試驗,葉小春復現(xiàn)了冰裂紋并穩(wěn)定生產(chǎn)。2004年,青瓷冰裂紋釉及其產(chǎn)品的制作方法獲國家發(fā)明專利,葉小春成為有史以來獲得龍泉青瓷相關國家發(fā)明專利的第一人。
那些年,年紀尚小的葉晨曦,只知道父親在忙很重要的事,“幾乎所有時間都在工作”。父親的奮斗經(jīng)歷及其意義,他是讀大學后才完全了解。
如果說有關龍泉青瓷的美好回憶是一根根牽著葉晨曦的風箏線,那么父親復原冰裂紋就是其中最有力的那根。2019年研究生畢業(yè),他告別“很有活力、很好玩”的“瓷都”景德鎮(zhèn),回到小城龍泉。
制瓷的日子多少有些單調,除了必需的外出,葉晨曦通常每天早上8點半進工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腦中的排期表總在動態(tài)更新,哪批瓷器該上釉、哪批瓷器該素燒,容不得一點兒耽擱。6年歷練,他自覺才掌握父親的三成功力,好在龍泉青瓷的含蓄沉靜,已在不知不覺塑造他的性格和內心?!安患辈辉辏拍苁刈∏啻傻母}?!比~晨曦說。
新的連接
葉晨曦工作室的展示架上,擺放著一套梅子青茶具。不同于花卉、蝙蝠等秀麗富貴的傳統(tǒng)圖案,茶具上的紋樣是幾條看得出刻痕毛邊的樸拙游魚。
梅子青,因接近青梅表皮的顏色而得名。眾多經(jīng)典釉色中,葉晨曦偏愛這種幽邃的青色。在他看來,梅子青里藏著中國古人道法自然的哲學,以及四時萬物原始的生命力。
對于生命之美的珍視,引導著葉晨曦走近那些魚紋——新石器時代的半坡先民,似乎將魚當作值得敬畏的象征。游弋追逐的魚被繪于彩陶盆上,在6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得以幸存?!棒~紋簡潔得就像兒童畫,刻起來卻不容易。在杯子的曲面上刻繪,線條既要流暢平直,又要保留粗獷的感覺。”為了復刻古陶魚紋,他練習了3個月。每次下刀都要屏息凝神,手要穩(wěn)、不能有毫厘抖動。線條邊緣的毛刺,也是他有意為之。
作品上市后,得到不少年輕人的喜愛,葉晨曦因此收獲信心。他一直認為,弘揚龍泉青瓷之美,不能孤芳自賞,要讓年輕的消費者與青瓷“產(chǎn)生連接”?!?0后、90后乃至00后消費者的訴求,其實非常簡單。相較于青瓷的升值屬性或名家標簽,他們更看重瓷器是否契合自己的審美和日常使用需求?!比~晨曦說。
葉晨曦認為,探索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匠人的真誠能夠被感受到。有時候,這種真誠可以超越文化的界限。2021年,一位奢侈品設計師找到葉晨曦尋求合作,希望打造一套瓷器參加國際展覽。探討瓷器形制時,兩人產(chǎn)生了分歧。葉晨曦認為可以考慮梅瓶、葫蘆瓶、玉壺春瓶等中國經(jīng)典器型,設計師卻傾向于選用西方形制。糾結過后,葉晨曦接受了對方的想法。燒制完成的瓷器涵蓋各類典型的西方器物,線條橫平豎直,只有釉面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的粉青色。
葉晨曦說,改變并非妥協(xié),“舍棄具有文化門檻的民族造型,用純粹的釉色去展現(xiàn)龍泉青瓷之美,可能更容易激發(fā)外國人的興趣。我們不必把青瓷的美強加給他們,有興趣的人自然會去主動探尋其背后的文化氣韻?!?/p>
談話間,云層漸漸消散,露出氤氳柔和的天青色。待天氣晴好,葉晨曦和父親會再次進山挑選新一批瓷土。循環(huán)漸進中,龍泉青瓷的窯火生生不息……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