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CaP7ilgZV0G4eGaU138v5Q
原創(chuàng) 青衿的植物筆記
提起北京門頭溝的潭柘寺,大部分人都會立刻想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這句俗語,是否足夠準確,也不知道,但至少說明了潭柘寺的歷史是相當久遠的。
古寺里必是有古木的,潭柘寺自然不例外。此前去潭柘寺是冬季下雪天,不曾過多關注。這次去,正是古木逢春,漫天新綠繁花的時節(jié),叫人只嘆詞窮,唯仰頭注視,感受那來自久遠時空卻近在眼前的數萬春意和數億智慧。
初心是奔著300歲的香莢蒾(香莢蒾一樹白雪探春也)去的,結果,它已到凋殘時,綠葉多于白花,幽幽仿佛已有夏意,確實不負它“探春”之名。
倒是旁邊的二喬玉蘭開成了一片粉花海,佛香繚繞,傳達著世俗男女的愿望,飄向天際,撞上花香,卻是一片唯美神秘的亦真亦幻之境,空靈幽遠。這二喬玉蘭也400歲了。
說到玉蘭了,進門便看到了一株白玉蘭,植株高大,沒有掛古樹牌子,但年歲應該也不小了,且其花朵極大,花瓣細長潔白,與城中所見白玉蘭迥然兩樣,更顯高潔神圣。
這是一棵栽種于明朝時期,如今620歲的油松,樹冠闊大,樹干筆直,樹皮斑駁的紋路極其華麗優(yōu)美。
接下來是兩棵620歲的七葉樹,都是綠葉初生,但西邊一棵葉子嫩綠,東邊一棵葉子橘紅色,后來在上面遇到兩棵500多歲的七葉樹,也是西邊葉綠,東邊葉紅。
七葉樹嫩葉初生呈嫩嫩的橘紅色,后慢慢轉綠,想是西邊的樹木更早受到陽光照射,便較早地萌芽生長了吧。
七葉樹古木嫩葉間停著一只白鴿,歪著腦袋的樣子好萌,仿佛在聆聽,或者在疑惑為何今日寺廟這般多人。
七葉樹,又叫婆羅樹,據說佛祖在此樹下涅槃,故七葉樹便成了佛教圣樹,佛教傳入我國后,寺廟一般都有引種。但現在的寺廟能見到七葉樹的可并不多,唯歷史久遠者才有。
西東兩棵七葉樹,一紅一綠,赫然明顯的反差。
再往上便是兩棵將近1400歲的銀杏,據說植于唐朝,一棵名帝王樹,一棵名配王樹,具一木成林,高大筆直,樹冠闊大,枯黑的枝子上正生出無數嫩綠的小葉芽,走于其下,仿佛聽得到時間的快速流轉和生命汩汩而動的聲音。
很多人圍著他,用手去觸摸樹干,所以手可觸到的地方樹皮近乎是光滑的,我和兒子也伸手觸摸了他,希望獲得智慧與力量。其實,每一棵美麗的樹木,我們都會去觸摸,去擁抱,去感受它們偉大的智慧和能量。
從高處俯瞰,可見那棵銀杏樹,以及前方的七葉樹,還有二喬玉蘭和白玉蘭。寺廟幽然的環(huán)境,大部分得益于植物,我認為。若無植物,一座寺廟修得再富麗堂皇,也難讓人產生神圣寧靜的心態(tài)。
寺廟香火很旺,但是沒有和尚,也無鐘聲梵音,人群熙攘,擠來擠去走了一遍便出來了,在后山以及旁邊的山路上走了走,也遇到了不少早春野草花。
大丁草,生于寺廟的琉璃瓦縫里,別有意趣。
耬斗菜。上周在植物園也看到了,但那是種植的,這是野生的。
鴉蔥。乍一看與蒲公英好像,蹲下去細看,差距大著呢?;~線形,總苞很長,苞片有5層之多。
細距堇菜。一開始沒細看,以為是早開堇菜,一路上山,一路碰到,一看再看就發(fā)現不一樣了,葉子比早開堇菜更圓更寬,雖說也叫寬卵形,但我看著更像心形。
點地梅。小小的基生葉是紫褐色的,隱藏在枯葉枯草間,完全看不到,只有細細的花葶上開出白色和粉色星星般的花朵。據說它也叫清明花,我正是此時清明節(jié)氣遇到了它們,這名字多合時宜。
米口袋。羽狀復葉平鋪地面生長,葉、葉柄和花梗上具可見白色絨毛,紫色蝶形花大約四五朵形成一個花序。據說在東北花被地區(qū),也被稱作“紫花地丁”入藥。天啊,到底有多少紫花地丁呢?
長在石縫里的地黃,葉叢繁茂翠綠,花朵鮮艷密集。所以,石縫環(huán)境貧瘠嗎?我看未必。我和兒子又摘了兩朵,吸了吸花蜜,真甜!
在城里也未見附地菜如此開花的,簡直就是一堆星星落了地,全掛在了它的柔莖上了。
有機會,還是應該多去郊區(qū)山里的,那里藏著更豐富的植物世界啊!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