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保山市龍陵縣碧寨鄉(xiāng)的山間密林里已響起鋤頭挖掘腐殖土的聲音。村民趙志安彎腰查看毛茨菇菌包,胸前的智能手機正直播著林間景象:“家人們看這菌絲冒得多旺!”鏡頭掃過層疊的菌床,彈幕瞬間被“太專業(yè)了”“想跟著種”刷屏。
這是龍陵縣林下經濟蓬勃發(fā)展的鮮活注腳——2024年,全縣林下經濟利用面積38.13萬畝,全縣林下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0.89萬畝,全縣林下經濟總產值突破21.86億元,1萬余戶農戶在林間找到了“新飯碗”。
林下種植 鋪就黃金賽道
海拔2200米的段家園山林里,來自龍山鎮(zhèn)尹兆場的村民楊加宏正在向云南省科技特派員黃國虎詢問了解毛茨菇種植的注意事項及土壤保濕的操作方法。
“這些重樓養(yǎng)了三年,今年采收能賣20萬元?!?0歲的王興恩的5畝林地套種石斛、重樓和黃精,畝均收益超5萬元。
龍陵縣林業(yè)產業(yè)工作站的技術人員蹲在地頭,掏出筆記本劃拉著數據:“全縣種了4.6萬畝石斛、5.2萬畝草果、重樓5200畝、黃精2200畝、白花蛇舌草3000畝、白芨500畝,去年中藥材產值20億元。”草果耐陰性強,已在10個鄉(xiāng)鎮(zhèn)推廣種植;紫皮石斛楓斗加工讓不能外出務工的農村婦女增加了可觀的收入,成為高端養(yǎng)生市場的“硬通貨”。
云南滇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資金入股、土地入股、勞力入股的“三入股”模式整合林地1200余畝,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14個。公司負責人段生啟介紹,“2025年預計石斛產值120萬元,冰球子產值700萬元,其他中藥材產值310萬元,直接助農增收200多萬元?!?/p>
“在家門口種藥材,既能顧家又能掙錢,劃算!”村民段大姐在基地務工,一年掙了2萬多元。
胡蜂“振翅” 撬動生態(tài)富礦
“胡蜂是天然的森林衛(wèi)士?!别B(yǎng)蜂能手黃國忠輕叩蜂箱,黑黃相間的胡蜂振翅盤旋。他研發(fā)的“仿生蜂箱”模仿樹洞結構,使胡蜂存活率提升至85%以上。
在龍新鄉(xiāng),5000多個蜂箱點綴林間,村民黃林旺展示手機里的“養(yǎng)蜂日志”:“3月育王,5月分巢,9月取蜂蛹”……他家去年創(chuàng)收40多萬元,樹木為胡蜂提供庇護,胡蜂為樹木除害,兩者相輔相成。
龍陵縣黃氏蜂業(yè)有限公司長期租用周邊300余戶林地2000余畝,以“租金 薪金 分成”模式帶動農戶增收,長期使用固定工人24人,發(fā)放工資96萬元,使用臨時性工人1300余人,發(fā)放工資13萬余元,預計2025年繁育蜂王70萬只,產值700萬元,放養(yǎng)胡蜂1200巢,帶動800余戶增收,戶均年收益達1.8萬元。蜂農們稱這是“會飛的綠色ATM機”——蜂蛹售價每公斤160元,連廢棄蜂巢都能加工成中藥材蜂蠟。
規(guī)劃引領 書寫綠色答卷
“龍陵縣以‘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 林下經濟’為突破口,同步發(fā)展林菌、林藥、林蜂、林旅四大集群?!饼埩昕h林業(yè)和草原局副局長匡家斌指著規(guī)劃圖上的綠色動脈說,“未來五年,龍陵縣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將達70萬畝,做強石斛、草果,重樓等傳統產業(yè),培育壯大冰球子、天麻、毛茨菇等新興產業(yè),讓林下產業(yè)成為百億產業(yè)?!?/p>
政策保障為發(fā)展注入強心劑: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林下經濟與生態(tài)保護并行不悖;云南省《林草科技創(chuàng)新行動方案》支持建設林產品交易中心,打通西南產銷鏈條。
“過去守著青山要飯吃,現在靠著生態(tài)掙票子?!贝迕褛w志安舉著手機,鏡頭里剛采收的毛茨菇還沾著露水。
來 源:云南網
編 輯:董益豪
責 編:邱洋
審 稿:楊金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