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月歷——斑頭鵂鹠
你好,五月
檔案
中文名:斑頭鵂(xiū)鹠( liú)
英文名:Asian Barred Owlet
學名:Glaucidium cuculoides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Least Concern)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保護動物
五月,春去夏將至,這只可愛的小小貓頭鷹斑頭鵂鹠前來赴約。感謝攝影者伍鈞浩,在廣州流花湖公園的偶遇,讓這只生動的小鳥成為了五月的封面。
獲得本月高清桌面與手機壁紙。
誒,輪到我了嗎?
? Manuel Ruedi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z zC 40
五月,又一個春天正向我們揮手作別。暑氣終于壓制住了反復無常的寒流,人們也總算可以將冬裝放回衣櫥。整個南方都在靜候著梅雨的到來,我們恍然發(fā)現(xiàn)枝頭的春花已被舒展的樹葉代替,將陽光過濾成翠青的顏色。
鳥兒們打破了沉默,烏鶇和鵲鴝那多變婉轉的歌聲已經(jīng)持續(xù)了數(shù)月,黃眉柳鶯纖細的歌聲穿透了樹林的遮蔽,杜鵑們則不厭其煩地重復著自己的音節(jié)。仔細一聽,不遠處傳來了一陣若隱若現(xiàn)的顫音,與周邊的其他鳥鳴相比顯得頗有些幽怨。循著聲音找去,在茂密的枝葉間,你幸運地看到了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只斑頭鵂鹠正悄悄地觀察著你。
暗中觀察 ? Sam Hambly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C 4.0
班頭鵂鹠(音同休留)是一種體型小巧的貓頭鷹,體長最大也就不過25厘米,還不及一只烏鶇大。它們沒有耳羽,圓頭圓腦,遠看就像是一個胖胖的葫蘆一般,似乎和認知中的“貓頭”并沒有什么關聯(lián)。
機器貓也沒耳朵,你們不還是叫他貓?
? Julia Moning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C 4.0
斑頭鵂鹠分布廣泛,北至秦嶺,南達湄公河三角洲。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它們對生境卻并不挑剔,對人類活動干擾的耐受能力較強,所以在不少城市公園中也能夠見到它們的身影。基于這些原因,雖然仍受到森林砍伐等問題的影響,但目前斑頭鵂鹠的種群數(shù)量依然算得上穩(wěn)定,甚至在部分區(qū)域還出乎意料地呈現(xiàn)出了上升的趨勢。
斑頭鵂鹠的地理分布圖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nd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2010
不大不小剛剛好
? Julia Moning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C 4.0
和許多貓頭鷹并不會“搭建”巢穴,而是會利用樹上的空洞筑巢,斑頭鵂鹠也不例外。有意思的是,它們所使用的洞穴中有一部分是由啄木鳥等生物開鑿而成的。這些生物們主動為自己打造了住所,等到他們離開后,這些被改造過的環(huán)境又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間。因此,人們生動地將這些生物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工程師”(Ecosystem Engineer)。
基于這樣的習性,為它們放置巢箱成為了一種有效的保育措施 ? Niran Anurakpongsathorn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C 4.0
這同時也是一個很好地解釋了為何人工種植的速生林往往缺乏生態(tài)價值的例子:快速生長快速收割的樹林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生態(tài)演替,形成適合各類物種生存的環(huán)境,從而導致其中的生物多樣性總是有限的。
給這些小家伙留點樹洞吧
? PK Yeung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C
出土于西班牙的羅馬時期貓頭鷹馬賽克鑲嵌畫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貓頭鷹幾乎總是占有一番席位,它們是神明的化身,也是禍亂的使者。由于這些長相奇異的鳥兒大多過著晝伏夜出的生活,人們在大多數(shù)時候只能在黑夜中遠遠地聽到它們詭異的嘯叫聲,有關它們的故事也大多蒙有一層神秘的色彩。
在我國,貓頭鷹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曾發(fā)生過極大的轉變:自新石器時代起直到殷商時期,貓頭鷹都還是原始信仰中的重要圖騰。而在之后的歷史進程中,它們卻又逐漸與死亡和不幸綁定,被打為了不折不扣的“禍鳥”。
商代青銅鸮尊,貓頭鷹的形象在彼時是尊貴階級的象征
? 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FRCP(Glasg) CC BY-SA 4.0
到了近代,隨著人們對自然與科學的了解進一步加深,我們早已不再擔心見到貓頭鷹會讓我們倒霉,反倒是覺得這些圓頭圓腦大眼睛的生物長得十足可愛。就這樣,新的問題出現(xiàn)了:一些貓頭鷹被捕獲并作為寵物飼養(yǎng),甚至在一些地方還開設了可供客人近距離接觸的貓頭鷹咖啡店。飼養(yǎng)在室內的貓頭鷹缺乏活動空間,身為夜行性動物卻被迫遵循人類的作息,甚至為了減少排泄次數(shù)而被刻意地控水控食。
貓頭鷹咖啡店中飼養(yǎng)的貓頭鷹大多整天都會被拴在原地
?Animal Rights Center
不只是貓頭鷹,單單因為長得漂亮可愛就慘遭人類“毒手”的動植物比比皆是。毫不夸張地講,這些行為不僅影響了物種的生存,導致物種入侵,更可能引發(fā)嚴重公共衛(wèi)生危機。誠然,采集與收藏是人類的本能,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也無可厚非,但在我們對這些物種有充分的了解之前,遠觀而不褻玩才是最優(yōu)解。
本文作者 張?zhí)祓?/strong>
業(yè)余鳥人,伊利諾伊大學環(huán)境科學系本科,南加州大學環(huán)境數(shù)據(jù)專業(yè)碩士
編輯:施雪蓮、范鵬
排版:范鵬
日歷設計:黃暄
參考資料:
Holt, D. W., R. Berkley, C. Deppe, P. L. Enríquez, J. L. Petersen, J. L. Rangel Salazar, K. P. Segars, K. L. Wood, and J. S. Marks (2020). Asian Barred Owlet (Glaucidium cuculoides),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J. del Hoyo, A. Elliott, J. Sargatal, D. A. Christie, and E. de Juana, Editor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asbowl1.0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nd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2010. Glaucidium cuculoide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25-1
Animal Rights Center, 2017. Ex-owl cafe worker speaks out. https://www.arcj.org/en/issues-en/entertainment-en/zoo-en/ex-owl-cafe-worker-speaks-out
汪濤, 中國早期藝術中鴟鴞的表現(xiàn)形式和含義, 中國藝術品, Sotheby’s. https://www.sothebys.com/zh-hant/文章/中國早期藝術中鴟鴞的表現(xiàn)形式和含義?locale=zh-Hans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